你发现没,生活中不少女人,总喜欢交往异性朋友。她们不是找男闺蜜,就是结交蓝颜知己,或是跟某个男人以哥妹相称,关系也变得暧昧不清。即便是结过婚的女人,也免不了想交往一些知性知己,渴望获得很多情感方面的安慰。可以说,异性知己的存在,对她们而言,更像一面镜子,一个树洞,能够填补她们内心的情感缺失。说到底,已婚女人找异性知己,大多是以下几种心理:
一、伴侣不懂的心事,希望有人倾听。很多已婚女人在婚姻里,都会陷入情感失语的困境。她们每天围着家庭、孩子、丈夫转,把心事藏在心里,难免有些空虚和孤独。每当她们想跟伴侣倾诉,要么被一句别小题大做打断,要么得到的是敷衍的回应。时间久了,她们不再愿意跟伴侣分享内心,可内心的委屈、迷茫、喜悦,总需要一个出口。在这种情况下,异性知己的出现,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。由于异性的思维方式与同性不同,不会一味地附和或吐槽,反而能给出更客观的倾听。更重要的是,这个“外人”没有家庭琐事的牵绊,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倾听中,让女人感受到被重视。林姐结婚十年,有两个孩子,家里的大小事几乎都由她负责。老公平时工作忙,回来很晚了,很少和她有深入的交流,这导致她很多的心事和委屈,无从倾诉。后来,林姐联系上了大学男同学,男的和她在同一个城市,也是已婚状态。两个人偶尔会约着一起喝咖啡,聊着聊着,林姐开始跟他说自己的心事。而他也会给她很多的安慰,渐渐成为她的情感依恋,双方不久就成为了男女闺蜜的关系。所以,已婚女人交往异性知己,或许不是对婚姻的背叛,而是对情感倾诉的渴望,异性知己的倾听,给了女人情感的出口,自然让她们很难放下。
二、认知局限,需要不同视角的点拨。婚姻里,很多矛盾,可能不是不爱,而是认知局限。夫妻长期生活在一起,思维方式,处理问题的方法,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。因此,他们遇到矛盾时,只会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,很难跳出当局者迷的困境。基于这点,已婚女人在遇到婚姻困惑时,很容易向外界寻求关心与帮助。比如,她们和丈夫的矛盾,和公婆的相处,教育孩子的分歧等。身边的同性朋友,要么是劝和不劝分的附和,要么是同病相怜的吐槽,很难给出新的视角。而异性知己因性别不同,生活环境不同,能从男性的角度,从旁观者的角度,给出新的点拨,可能会帮女人跳出认知局限,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这样一来,女人就可能对异性知己,产生一定的依恋。正如周女士,结婚五年,孩子三岁。近期,她和老公因教育孩子的问题经常吵架,吵了很多次,都没能达成一致。她跟闺蜜们说,闺蜜都跟她说男人都这样,别跟他一般见识,你就按自己的方法来。但是,周女士知道,这样下去只会让夫妻矛盾越来越深。后来,她在一次育儿讲座上认识了一个男人,男的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,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心得和方法。过后,周女士跟他说了自己和老公吵架的事,男的从男性的角度跟她说,男人不是不管孩子,而是他们觉得严格是逼迫,内心接受不了,需要听听他的想法。周女士听了他的建议,回去和老公沟通,两个人聊了很久,都说了内心的真实想法。后来约定,周一到周五按周女士的方法来,周末让孩子放松一下,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,夫妻矛盾一下子就缓和了。所以,寻找异性知己获取不同视角,可能是已婚女人解决婚姻困惑的一种选择,能帮女人看清问题本质。
三、自我认同缺失,需要被看见。很多已婚女人,在婚姻里久了,往往会陷入自我认同缺失的困境。她们每天为家庭付出,洗衣做饭、照顾孩子,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,过得很累。可是,这些付出,却被伴侣当成理所当然。可能,伴侣不会说一句你辛苦了,甚至会因一点小事指责,不是说家里乱,就是怪女人乱花钱。时间久了,女人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价值,会怀疑我是不是除了做家务,什么都不会。这时,一旦外面有个异性知己出现,就能让她们重新找到自我认同。毕竟,异性知己会看到她们的付出,会肯定她们的价值,会说你把家里打理得这么好,太厉害了。而且,在异性知己眼里,女人总是贤惠的,经常夸赞,这都会让女人觉得自己有价值。可以说,异性知己的夸奖,是对女人付出的“看见”,让她们重新认识到自我重要性,更加有自信。所以,已婚女人寻找异性知己,往往是想获取自我认同,异性知己的肯定,让她们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,渐渐成为了一种精神支撑。
已婚女人寻找异性知己,一般是这些心理:填补情感空缺,需要的倾听;有了认知局限,需要的不同视角处理问题;自我认同缺失,需要有人肯定。这些心理需求,不是对婚姻的否定,而是对更好的婚姻,更好的自己的追求。当然,异性知己的关系,需要把握好边界。这个边界是:不聊过于隐私的夫妻话题,不单独在密闭空间相处,不产生超越友谊的肢体接触,把彼此的家人纳入社交范围。只有守住这个边界,异性知己,才能成为婚姻的助力,而不是插足者,明白吗
